【關於保健食品】成分、廣告和標章之你所不知道的事,看完直接變成保健食品小達人!(下集)
上一篇分享了如何看透保品成分,包括順序、專利、複方和小綠人標章到底要花多少錢,還沒有看的朋友可以先看完再接續這篇唷(點我)。
第二部分想要分享的是保健食品的價格成本到底多低?難道是個暴利事業嗎?另外成分當中常常有些看不懂的化學成分,這些添加物能不能不加?最後因為本人吃素,為了台灣廣大素食者的權益,保健食品當中其實有些隱藏成分是葷的,想知道的話記得看到最後唷!
保健食品大多毛利高
這個是其他類型的產品比較少有的特色,大多數的產品定價至少都是成本的四倍起跳,以一個成本150的保健食品來說,末端售價肯定是600元以上,或是你可以直接打電話給保健食品代工廠說想要類似哪個品牌的哪個產品(照抄的意思),聽它報價後就可以略知一二。
也許你會想這豈不是黑心事業!?話先別說這麼早,如果沒有足夠的利潤空間哪來的廣告行銷費、請代言人、商品上架到通路的費用(例如屈臣氏/康是美/momo/PChome等)、廣告被罰的費用(請參考前一篇)…….
難道不打廣告不行嗎?也不是不行,只是如果你不是一個大品牌,例如白X氏、挺X、善X,小眾品牌或民眾不認識的雜牌,消費者不太可能花一千多元買來吃(尤其還長的很像藥丸),如果你有電視廣告、你有買捷運燈箱、在屈臣氏好像看過你、有哪個名人代言過,那你就是一個「品牌」,再加上消費者很容易這個牌子吃一吃就換另一個牌子,忠誠度不高的狀況下就會出現困境,關於行銷這門學問水實在太深就不再贅述,總之要開啟消費者對產品和品牌的信任之門,真的少不了足夠的資金呀!
(當然也可以靠內容行銷,慢慢地寫文章且經營好SEO,一段時間下來也能登上google第一頁,不過就需要長期經營了)
影響保健食品價格的元素
1. 原料/複方
專利的原料肯定比普通的還貴,不過也很常出現明明用同種原料的產品價差卻很大,這就考慮到單純是添加一點點當作噱頭,還是有標示加多少劑量,另外複方多樣的產品通常價錢會比單方還高,像某支葉黃素產品標榜所有的成分都是專利來源,想當然直接反應在價格上。
2. 行銷/上架
是否要投放網路/社群廣告(FB/google)、請人業配代言、實體廣告(電視/看板)、上架到其他店商平台(momo/pchome)、實體通路鋪貨(屈臣氏/寶雅)…等,也要算上如果廣告中出現一些字眼被檢舉,輕則罰四萬八萬,重則十萬以上都有。
3. 包裝/設計
平平都是一顆膠囊或錠狀,吸引顧客除了打廣告和代言推薦之外,我自己認為網路上的產品字卡也很重要!專業設計做出來的圖片跟自己隨便弄然後上架的差很多,畢竟保健食品第一次就是賣一個信任感,產品包裝有沒有請人設計或是是公版、產品頁面的圖片製作精緻度也都會間接影響到價格。
4. 檢驗/標章
關於保健食品的營養標示有一定的規範,包括格式、單位等,因此基本送第三方檢驗的費用不可少,如果是要加驗特定的化合物、有效物質定量等就要另外再加錢(比如人參皂甘、魚油濃度、花青素),而標章的部分在上一篇有提到就不再贅述。
延伸閱讀:【振泰檢驗】食品檢驗費用多少才合理?有哪些常檢測項目?
關於代言人之業配真的要注意
相信不論是營養師、醫師或其他醫事人員都有接過保健食品推薦邀約,一般的KOL、親子部落客、美食部落客等也不在少數,因為保健食品的廣告用詞上眉角很多,不熟悉這個行業的人加上廠商沒有審稿就容易被檢舉,到時若合約沒有寫清楚,KOL就得冤枉的自己掏錢。
也有案例是藝人代言某項產品,結果哪天被查出此產品的某種成分違規超量需要全部回收下架,藝人雖然可能不用負起連帶責任,但仍然會受到一些輿論壓力。總體而言我覺得廠商有預算請代言人是個非常可行的方法,提供產品的信入感且收割他的粉絲顧客,至於怎麼樣的產品適合找什麼代言人,這就要去琢磨產品的定位了。
添加物可以不加嗎?
通常一提到添加物就會往壞處連想,保健食品成分當中常會出現讓人看不懂的化學成分,不過有些確實是不得不加,才有辦法大量製造或者維持產品穩定,例如二氧化矽和硬脂酸鎂類似「助流劑」的腳色,讓原料們在生產時比較均勻潤滑,尤其是複方原料不能黏在一起卡東卡西,以下舉例幾個常見的包括「難消化性麥芽糊精」、「甜味劑」、「膠囊成分」,幾乎沒有「完全沒有任何添加物」的保健食品,如果追求純天然那真的建議直接吃食物哦!
素食者再挑選保健食品要注意那些成分?
素食者若是沒有注意飲食均衡,長期下來確實容易缺乏一些營養素(特別是全素),至於是哪些營養素可以參考這篇文章:【生活營養】吃素一定營養不良?常見迷思及植物中優質蛋白質來源有哪些?
再保健食品的挑選上若你是屬於嚴格素食者,或者無法接受任何動物性成分就要特別注意了,當然這個部分見仁見智,比如說部分維生素D來源是「羊毛脂萃取」,雖然說是動物性來源但沒有傷害任何生命,部分的素食者就可以接受,另外「蜂膠」也屬於比較模糊地帶的成分。
動物性成分
1. UC-II(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
常見於關節保養產品,大多萃取自雞胸軟骨。
2. 膠原蛋白
膠原蛋白全部都是動物來源,魚豬牛都有,粉狀、水劑等。
3. 部分葡萄糖胺
常見的是蝦蟹來源再進一步萃取,極少部分是取自植物。
4. 明膠(軟膠囊)
植物的「軟膠囊」十分少見,素食膠囊以硬殼為主,因此市面上大部分軟膠囊產品(葉黃素、魚油等)的外殼成分是明膠(動物骨骼)。
5. 魚油
這就不多說了,很明顯是魚。當然現在也有少數商品是由微藻類萃取出EPA和DHA,提供素食者omega-3脂肪酸補充。
特別補充眼睛保養相關的「蝦紅素」,雖然名字終有一個蝦字但是式從紅球藻萃取而來的,因此又叫做藻紅素,素食者是可以安心食用的(但還是要注意有沒有明膠)。
上下兩篇落落長的五千字分享了一些對於保健食品產業的另一個角度,當然許多部分都還可以再深入探討,產品的製造技術和趨勢也跟著時代在變化,再隔三五年回來看或許過時了,但無論如何對自己放進嘴巴的東西多了解一點不是壞事,歡迎有其他想法或疑問的朋友可以私訊我的IG(@fries_dietican),只要是友善的討論都很樂意唷!